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传真

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要抓好“四化

【2017-08-14】【来源:区卫计局 罗友军】【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流动人口长年在外,健康教育大多处于流出地与现居住地“两不管”的真空状态。健康知识缺乏,自我保健缺失,已成为影响流动人口自身健康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健康问题首先要抓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制度化、生活化、均等化、个性化建设,在提升流动人口自身健康素养的同时提高各级政府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

  ——教育保障制度化。流动人口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健康问题应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通盘考虑,综合决策。要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组织领导体系,整合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科技、扶贫、民政、人事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资源,明确责任义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为提升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出智出力。要完善流出地与现居住地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续制度,外出时要集中培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到达目的地定点入住时要提供健康咨询。各地主管部门要依托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和医疗大数据管理平台,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两地互通、内容互补、区域互动的工作机制,使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不因迁移而断档。各级政府要把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服务经费纳入当地常住人口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保障,使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教育阵地生活化。流动人口远离他乡,工作环境艰苦,健康需求迫切。各地应根据流动人口生产生活特点和健康知识的期盼,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参与、因地制宜、喜闻乐见的措施,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健康小屋、小区流动人口健康政策知识宣传橱窗、园区流动人口健康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工地健康食堂、健康厕所、健康澡堂、健康讲堂、健康步道、健康茶园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健身设施建设,把健康教育阵地融入流动人口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之中,以教育阵地生活化增强健康科普吸引力。

  ——教育人群均等化。健康教育要主动适应近年来流动人口举家外出、定点居住、老幼伴随的新趋势。从过去只关注已婚育龄人群转向男女老少全人群,从重点关注计生对象转向重点关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及各类残障人群。从只服务户籍人口转向户籍、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均等关注、同等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均等享有国家规定的13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要坚持参与机会均等、免费项目均等、服务内容均等,把健康公平政策落实到每个流动人口身上。

  ——教育方式个性化。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方式和工作、生活状态千差万别。流出地要利用农民工转移技能培训、现代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村夜校、农家书屋、农村人口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载体,对外出人员进行健康政策知识教育,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维权意识。现居住地要抓住流入人口登记验证、入户随访、信息补录等时机,面对面开展新时期国家卫生与健康方针政策宣传,开展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健康理念宣传,培养流动人口治未病、防大病、管慢病的健康习惯。各级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健康需求,组织开展0-6岁儿童预防接种知识,青少年性健康知识,婚前健康体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保健知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病管控知识,以及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分类教育,全方位全周期满足流动人口个性化健康需求,为人口流动与健康同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编辑:马紫婷】【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热”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144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