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2”

【2019-03-11】【来源:四川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观点热议

  “在融合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且大有可为。”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东坡区文广旅新局文创办副主任何学彬充满信心地说。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处出现与文化旅游密切相关的内容。

  文旅融合应该注意什么?如何以文旅融合释放发展动能?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

做加法 并非简单相加 要在“体验感”上做文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不是‘1+1=2’那么简单,而是文化与旅游深度相融。”何学彬说,这也是破除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的有效途径,实现文化旅游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随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不断整合,去年四川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在何学彬看来,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让四川在文旅融合上拥有先天的优势。

  但有资源并不是意味着一定有市场。何学彬发现,从某种程度来说,很多文化旅游者要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感,是文化的体验感,“这可以看作文化旅游的核心,也要求我们要在增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体验感上做文章。”

  何学彬认为,文化感需要从场所记忆和集体记忆中摄取,转化为场景、故事、故事线,并通过技术,带给游客感官、行为、思维和情感体验,“这也促使我们由‘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她以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为例,“就是将当地文化与山水旅游景点紧密结合,让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做乘法 发掘特色IP 打造属于自己的文旅产品

  文旅融合,IP为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关键是开发出被市场认可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看来,现在,很多地方在文旅融合上有内容短板,“原创的东西少,属于自己的特色东西少。”

  四川的最大特色IP是什么?郑晓幸聊到了3月8日举行的四川代表团开放日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上,“三九大”的提炼让很多媒体记者印象深刻。“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我认为这个‘三九大’就是四川最大最好的文化IP。”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新闻部采访三部制片人王兆深有同感。“一提到大熊猫,大家就会想到四川。”王兆说,但我们对大熊猫的文化IP挖掘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延伸到整个产业链中去。

  在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看来,因为有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和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四川的特色文化IP还可以聚焦民族地区,在融合中催生新产品、形成新业态。

做叠加 从资金到人才 注重全链条的完善

  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文旅融合发展将成为新动能。郑晓幸同样认同,在他看来,要推动文旅经济发展,必须首先盯紧市场、盯紧消费主体。

  “现在消费主体是‘80后’‘90’后甚至‘00后’,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主体。”郑晓幸说,这就要求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引领新型文旅消费。

  何学彬认为,除了消费,现在文旅融合对于资金和人才的吸附力也越来越强,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和全链条的打造对推动融合有着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及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被鼓励进入文旅领域。“可以多方位多渠道鼓励和引导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从业人才的缺口也将越来越大,“尤其是有一定跨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王兆认为,对此要从根源入手,做好结构性、储备性培养。

【编辑:蒲晓舟】【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热”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144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