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快讯

巴山背二歌 大山深处的自由之声

【2019-03-15】【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吴平】【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先爬老鹰崖,

  又过青石冈,

  擦到悬崖走,

  爬到坡坡上,

  累了一杆烟,

  渴了喝二两

  ……

  在川北的大山中,有一种最“摇滚”的歌声,那便是神秘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巴山背二歌”。

  碰撞

  纪录团队拍摄隐居歌者

  巴陕渝贵交界处,深山层层叠叠,是进出川最为艰险之段。文献记载,周边各地文化、物资交流络绎不绝,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用专门的木质背架运送货物的背夫。他们头顶高天,脚踩蜀道,攀援于悬崖边,累了乏了就扯开嗓子甩几句山歌,祖祖辈辈传下的调式渐渐固定,歌词内容也有一定套路,但“见哥唱哥,见姐唱姐”的自由即兴发挥仍是最为人看重的。

  这便是“巴山背二歌”的由来,它迄今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巴州志·风俗篇》记载,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今,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虽然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但只要山歌响起来,就能听到大山之子的声音。

  今年已77岁的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老人陈志华是“巴山背二歌”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的生活依然很“摇滚”。

  2016年11月,当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纪录片研习社寻找非遗拍摄素材时,他们考察了不同项目,有川剧、川北大木偶、荥经砂器等,一一分析下来,排除了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着重考察与当地人文历史和百姓生活联系密切的,最后发现,“巴山背二歌”可以说是见证米仓古道、盐铁道兴衰的活化石,于是锁定了主题。

  纪录片导演郑宇是北方人,和陈志华老人语言有别,其团队有80后、90后,和老人的阅历也大相径庭,但是大家聊起“巴山背二歌”,却毫无障碍。原因在于一边好奇、一边熟悉,两边都有足够的热情。

  郑宇一开始以为,作为“巴山背二歌”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志华获得了很多奖项,并受邀外出演出,也是风光无限、见过大世面的人,或许会有一些优越感。见面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陈志华的家是长长一排的两层共计8间的穿斗式民居,就算一下多了摄制组来的七八个客人,竟也能够满足食宿所需。不仅房屋宽敞,院落更是无垠,群山之下,仅有两户人家。饮牛、养鸡、喂猪、舂米、晒干菜、砍柴火,一切都自给自足,每天伴着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入睡,被林鸟的鸣叫声叫醒……老人的生活非常“酷”,充满了年轻人向往的释放天性的自由。

  但或许,眼前这些也造成了年轻人对农村的误解。因为以前的村庄规模远大于此,村里人丁兴旺,社交生活也是丰富有趣的。郑宇在想,曾经的“巴山背二歌”诞生在怎样的环境里?

  同行

  光影留存见证精神不熄

  “为了真实而虚构”,这是纪录片领域公认的操作方式,郑宇也在着手模拟以前“巴山背二歌”的创作环境。

  这可难为了陈志华。首先,“巴山背二歌”都是一队队地出行,为了抵御山贼野兽,也好互相照应。陈志华用他厚实的老人机,挨个给老伙计们打了电话。一开始不顺利,有的要去给人家敲锣,有的要杀年猪。从头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终于找到了另外6个人。

  背架也需要修补。20多年没动,但也没扔,躺在稻草堆里,有的已经腐坏,有的背带断了。陈志华开始就地取材,砍竹、破竹、削竹篾,完全不见生疏,手指翻飞处,一条新的背带便一气呵成了。原来,“巴山背二歌”的技术都是一环扣一环,从背带到背架,再到山歌。整套行头里,暴露年代的就是尿素袋,以前更多采用草绳捆扎,除此之外,都是原汁原味的祖先遗产。

  山歌毕竟是需要在山里才唱得出那种味道,歌声飘出去,回荡三四下,然后传回来,结尾一个漂亮的甩音,如云雀般高亢透亮,直冲云霄。这或许也是为何陈志华不愿搬出大山的原因。

  他想把山歌传下去,很早就开始记录歌词并结集成册。由于非遗传习所在白庙乡乡政府所在地,陈志华去一趟并不方便,但他仍坚持到学校教孩子们唱,甚至组建了山歌队。

  2018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山西平遥举行,《巴山背二歌》和 《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舌尖上的中国》等30部纪录片作品入围展映单元影片。参展作品当中不乏一些在渐渐失去生活土壤的非遗项目,比如“薅草锣鼓”,农耕时代清除野草,也是需要村民相助,在集体劳作中,用锣鼓来激发干劲、提醒钟点等,也用了重构的方式进行情景再现。

  除了纪录片这种从地理人文切入的还原式宏观呈现,还有以抢救性保护为目的的记录。2019年3月初,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拍摄组从口述史、唱法、教法等角度,对“巴山背二歌”进行了微观细致的记录。

  其意义或许在很多年之后才能有所体现,做不到的不要勉强,比如强行移植、嫁接或者复制;能够做到的尽力做好,比如记录、整理、保存。

  在后来的文献搜集中,郑宇发现,唐僧取经所用的背架跟巴山背夫的背架出奇相似。同是负重前行,虽目标不同,但心有所持便都无畏险途。

  “巴山背二歌”即便不再被年轻人唱起,但那种乐观精神,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昂扬的生活热情,质朴的道德情操,更值得巴山儿女继承和发扬。从这个角度来说,记录者是“巴山背二歌”自身历史演化、变迁中的一段同行者,也是巴山精神的见证者。

【编辑:蒲晓舟】【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热”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144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