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巴中巴州大罗镇助推黄花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4-01】【来源:新华社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你所不知道的大罗黄花

  产品历史

  据《巴中县志》(1994年版)记载:“民国27年,鼎山大罗乡农民开始种植黄花,年产量约2000斤左右。1953年,产黄花3000斤。农业合作化后,由零星种植发展为成片种植,1956年产量增加到6200斤”。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供销社系统将黄花作为多经项目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大罗黄花得到较大发展,年产量达80000斤。1989年,大罗黄花通过重庆外贸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2013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产品特性

  大罗黄花味道香脆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必须的养分,是烹饪、馈赠佳品。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少,一般无需使用农药,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当地农户在60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通过对原有品种的比较、培育和筛选,确定主栽优良品种─七根须黄花,其品质较国内其他地区种植的五根须黄花明显高出一筹。

  产业前景

  大罗黄花的鲜花亩产量约为3000斤,7至8斤鲜花加工成1斤干花,每亩干花300余斤,每斤干花市场售价十几到二十余元不等,按20元计算,每亩产值约为6000元,综合考虑人力、肥料等成本,黄花产值是种植稻谷的3倍。

  新寨梁黄花基地

  黄花,别名忘忧草,干黄花与木耳、香菇、玉兰片并称为中国四大“干菜之王”,有着独特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

  大罗黄花,因原产于大罗而得名,由大罗花农在80多年的种植史中,从20多个黄花品种中筛选而来,在色泽、味道、营养等方面较普通黄花更具优势,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本地农特国字号“老”品牌,却由于加工能力不足、劳动力缺乏等因素,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一度在原产地成为边缘化的“闲”作物。

  巴州区大罗镇立足本地实际,深挖本地优势产品,在农村产业发展上做细做精,盘活闲置的土地、人员、产品,让大罗黄花这个地理品牌再焕生机。

  工人在包装干黄花

  “闲”作物

  曾被边缘化的国字号品牌

  3月30日上午,虽然春雨淅沥寒气袭人,但在巴州区大罗镇董家梁村的黄花种植基地里却是一片忙碌:花农们正忙着除草、松土,大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则在一旁测量行距、查看花苗长势,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正蹲在田边,讨论着黄花产业的下步发展思路。

  “近两年,我们村的黄花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农户和专合社的总种植面积近500亩。”董家梁村党总支书记施海清介绍,该村已有多年种植黄花的历史,多年前和长辈们天不亮捡拾黄花,成为不少年轻人的记忆。后来更多的人外出务工或求学,黄花产业逐渐萎缩,至几年前才得到改变。

  “大罗黄花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38年。花农在60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通过对原二十多个黄花品种的比较、筛选,最终培育出的品种就是大罗黄花。珠江电影制片厂曾到大罗拍摄新闻纪录片《高举红旗抓住纲,大罗黄花分外香》在全国播放。”大罗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张杰说,普通黄花有五根花须,大罗黄花是七根花须,具有色泽金黄鲜艳、味道香脆可口、花蕾条长肉厚、营养极为丰富等品种优势,2013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但就是这么一个国字号农特品牌,在其原产地也曾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大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郎彬说:“黄花有很多种植和品质优点,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鲜花一两天就可能坏掉,需要去除水分加工成干花,但是用传统方法加工成干花,面临着工艺、气候等方面的难题。”

  黄花在每年六、七月采摘,此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要在40天花期中完成采摘和加工干花的程序,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是个大难题。郎彬介绍,传统的初加工方式就是将鲜花蒸后晒干,但这种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产能,难以扩大种植面积。初加工环节成为发展黄花种植的技术瓶颈。

  长时间以来,富有盛名的大罗黄花,却是当地人眼中的“闲”作物:随便种一点还行,自家食用之余,晒一点干花换成零花钱,更难以将其作为致富的主导产业进行发展。

  “闲”地块

  有土便能种且经济价值高

  黄花之“闲”,还体现在种植的地块上。郎彬说,“黄花耐旱、不择地,只要有一堆土就能活。”如果说黄花的加工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其实种植门槛极低,近乎于“放养”。

  大罗镇董家粱村4组复耕的黄花基地

  对于“有土就能活”的黄花,在当地最常见的是种植在坡前屋后和田边地角。成片的土地都用来种植油菜、稻谷等主要作物,黄花似乎就是个不太起眼的“配角”。

  “黄花的食用、营养价值已经毋庸置疑,我们仔细核算过黄花的经济价值,结果是大有可为。”郎彬说,黄花的鲜花亩产量约为3000斤,7至8斤鲜花加工成1斤干花,每亩干花300余斤,每斤干花市场售价十几到二十余元不等,按20元计算,每亩产值约为6000元,综合考虑人力、肥料等成本,黄花产值是种植稻谷的3倍。

  在大罗镇,随着大量人员外出,土地撂荒的现象也日益突出。镇长田刚介绍,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大罗镇积极探索撂荒地整治新措施,采取“奖补结合、资源整合、社企联合”多种形式,全力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同时,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既解决土地撂荒的难题,也助力农户增收。

  发展什么特色农产业?当地最响亮的品牌——大罗黄花无疑成为首选。但要扩大黄花的产能,首先就要解决黄花的初加工难题。

  在考察国内发展黄花产业较好的地方后,在大罗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全镇规模较大的花农建起了烘房,除去政府补助的2000余元资金后,花农自费部分2000余元。其后开始大量利用闲置土地推广种植大罗黄花。

  以董家梁村为例,该村目前种植黄花近500亩,一举化解了土地撂荒难题。曾因全家外出而荒废的田地,流转给专合社作为黄花种植基地,每年每亩还可以得到300元流转费。

  “闲”劳力

  家门口也能轻松实现增收

  董家梁村四社66岁的村民王宗强正在黄花地里除草,一提起种黄花,这个干瘦的老人就笑容满面,旁边的乡邻打趣:“他种花挣了大钱。”

  大罗镇董家梁村二社村民正在大罗黄花基地覆盖地膜

  王宗强和老伴常年在家,家里子女常年在外务工,闲着无事的老人在5年前开始种植8亩黄花。除了自家的4亩土地,还有邻居荒废的4亩土地。提起黄花,老人头头是道:“每年立春黄花发芽开始春管,要除草松土施肥,一直到6月中开始捡花。捡花的40天最忙,经常要请人帮忙;一直忙到8月,这时要割老苗子发新苗子;到了10月苗子干了,但土里的根还在,就要冬管了,除草松土让根透气,等第二年春天再长新芽。”

  王宗强说,种黄花不难,日常主要就是除草松土,最难的就是40天花期中采花,必须起大早趁花没开时摘回来,然后在家烘成干花。烘房每天最多可以烘500斤鲜花,烘成干花后很好保存,隔不了几天商贩就上门收购了。最多的一年他卖出了近4万元,去年收成不好也卖了1万多元。对于留守老人而言,有这样的收益让他非常满足。

  “相对其它农活而言,种植黄花的劳动强度不大,农村留守老人完全能胜任。”郎彬说,以最为忙的采摘为例,黄花枝干一般1.2米,摘花不用弯腰,比较轻松,所以花农们都叫“捡花”。被雇佣摘花的农户,一般是每斤鲜花1元的工价,一天一人可以摘近200斤花。

  黄花种植的低投入,也适合更多的赋闲劳动力。一般黄花每亩种2500窝,每窝3株,每株幼苗价格约0.2元,每亩幼苗成本约1500元。但是这是一次性投入,幼苗经过前两年的生长后就可以摘花,一直可以摘十几年。日常的投入主要是花农的劳动力投入,对于赋闲在家的弱劳动力而言,等同于在家门口挣工资。

  新理念

  探索“大罗黄花+”产业模式

  要让大罗黄花这个老国字号品牌焕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大罗镇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技术上求改进、在机制上求创新,采取系列手段,用新理念推动黄花产业发展。

  首先就是改变农户零散种植的方式,用集体经济组织和专合社去带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巴中市巴州区众乐黄花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专合社法人代表郎大成介绍,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600多户。现有黄花种植面积500余亩,年产量15万斤,总产值达到300万元。此外还成立了巴中市金山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初加工和销售工作。目前大罗黄花远销全国,再通过中间商走出国门。“可以说,现在大罗黄花不愁销路,重点是提高产能和保持品质。”

  根据“大罗黄花+”的产业发展方向,辣椒种植成为黄花外的发展重点。2021年,引进拥有成熟的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体系的四川瑞康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巴中区域负责人王双平介绍,公司主要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辣椒种植,去年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大罗后,已在大罗所有村布点种植朝天椒800余亩,其中包括在一部分处于生长期的黄花基地套种辣椒,带动800余户农户,其中包括600多户脱贫户。据了解,辣椒的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公司和农户签订了每斤1.8元的保底收购价,每亩辣椒产值可达4000元。

  大罗镇铁炉垭村产村相融

  王双平介绍:“公司2017年开始在平昌开展辣椒种植,目前已经发展到5000亩规模,也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能加工辣椒酱等产品。预计在大罗镇的辣椒种植面积将达到3000亩,在巴州区达到10000亩。”

  大罗镇党委书记曹义海介绍,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经过认证的有机产品,大罗黄花品牌响亮、潜力巨大、优势突出。近年来,大罗镇深入落实市、区关于农村工作的精神,按照巴州区委农业“三线” 总体布局,立足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这个关键,着力在做靓“大罗黄花”优质品牌上持续用力,一体谋划推动撂荒地治理和大罗黄花产业发展,以“大罗黄花+”的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通过在黄花中套种辣椒的方式增加土地收益;采取“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农户”“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模式,推进土地治理与黄花种植相结合,实行“统一品种、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方式;建立农户土地入股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充分利用农村散、闲、半劳动力发展大罗黄花,切实增加农户收入。

  目前,大罗全镇发展黄花3000余亩,年产干花70余万斤,年产值达1400余万元,带动2000多农户户均增收7000多元,“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已具雏形,大罗黄花已成为农民手中的“致富花”。

  短评

  乡村振兴需要“绣花针功夫”

  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指示中,均反复强调需要苦下“绣花针功夫”。从大罗黄花的再发展中,无疑深刻体现出这一指导精神。

  “绣花针功夫”最根本要求就是细致。对于基层工作来说,更需要细致的调研才能穿起基层千条线。大罗黄花名声遐迩,为何难以产业化?花农为何种植积极性不足?为何长期成为主要农产品的“配角”?大罗镇经过充分调研,由农技服务部门助力打破初加工这一技术上的瓶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农户参与、规模发展”的原则,发展以大罗黄花为龙头的农村产业。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空心化、劳动力不足、技术缺乏、产业资金不足等难题,是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不少地方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绣花针功夫”,下苦功夫做实做精,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罗镇以黄花为发展经济作物的突破口,低投入、低技术门槛、低劳动强度,并且完全不愁销路,农户的种植意愿自然上升,与此同时,化解了土地撂荒的难题,让部分留守的弱劳动力在家门口也能挣钱,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山西大同黄花年产值达到18亿元,国内市场上已推出黄花糕、黄花饮品等黄花精加工产品时,大罗黄花产业面临的规模不强、加工能力弱、市场定价权缺失等现实难题。

  下足“绣花针功夫”,还需久久为功。尚好的是,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力,大罗黄花正在奋力赶上,相关措施还在持续落地中。对于偏隅巴州南陲的大罗而言,发展好这一老国字号品牌,既是促进农户增收的务实之举,也将是一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编辑:朱富春】【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热”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144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