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快讯

彩礼哪些能退哪些不能?最高法明确

【2024-01-30】【来源:中国普法 】【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为妥善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平衡双方利益,最高人民法院18日发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针对彩礼认定范围、返还原则等予以规范,自2月1日起施行。要点如下↓↓↓

  1、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有何区别?

  彩礼与恋爱期间的一般赠与相比,虽然当事人的目的和动机相似,但是彩礼的给付一般是基于当地风俗习惯,直接目的是缔结婚姻关系,有其相对特定的外延范围。

  《规定》明确,在认定某一项给付是否属于彩礼时,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收受人等事实认定。

  2、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应当坚决予以打击。《规定》明确,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这些给付的财物或支出不属于彩礼

  《规定》明确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包括——

  ◎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

  ◎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此类财物或支出,金额较小,主要是为了增进感情的需要,在婚约解除或离婚时,可以不予返还。

  4、婚约双方父母

  可作为婚约财产纠纷诉讼当事人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儿女的婚姻一般由父母操办,接、送彩礼也大都有双方父母参与。彩礼返还纠纷中,程序上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是婚约双方的父母能否作为诉讼当事人。《规定》区分两种情况——

  ◎婚约财产纠纷

  此类案件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考虑到实践中,彩礼的给付方和接收方并非限于婚约当事人,双方父母也可能参与其中。

  为尊重习俗,同时也有利于查明彩礼数额、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案件事实,确定责任承担主体,《规定》明确,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离婚纠纷

  考虑到离婚纠纷的诉讼标的主要是解除婚姻关系,不宜将婚姻之外的其他人作为当事人,《规定》明确,在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5、新增两种情况下彩礼返还规则

  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民法典虽规定彩礼返还问题,但尚有两种情况未予规定,需要完善相关规则——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

  《规定》明确,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

  《规定》明确,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编辑:朱富春】【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抓稳集体经济“菜篮子” 鼓起百姓“钱袋子””抓稳集体经济“菜篮子” 鼓起百姓“

抓稳集体经济“菜篮子” 鼓起百姓“钱袋子”

【网络中国节·春节】快来!这里免费送“福”啦~”【网络中国节·春节】快来!这里免费送

【网络中国节·春节】快来!这里免费送“福”啦~

黄俊霖赴北京开展投资促进活动”黄俊霖赴北京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黄俊霖赴北京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课后服务 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课后服务 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课后服务 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巴中市巴州区:着力化解“登记难” 居民喜提“红本本””巴中市巴州区:着力化解“登记难” 居

巴中市巴州区:着力化解“登记难” 居民喜提“红本

守护群众健康 撑起食药安全“保护伞””守护群众健康 撑起食药安全“保护伞

守护群众健康 撑起食药安全“保护伞”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144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